物理治療評估

有別於其他種類的物理治療,骨盆健康物理治療與婦女健康物理治療因為談論的話題較為隱私,不論是評估或是治療,都是一對一、在單獨的房間或空間中進行,不會只是用簾子或半面牆隔開而已。(個案可選擇是否有親屬陪伴,但在場不會有外人)

通常在一個小時左右的初診(第一次來診)當中,我會花「絕大部分」的時間做評估,最後剩一小部份的時間做衛教與治療。評估的內容不外乎詢問相關病史、手術史、曾經嘗試過的治療、與症狀相關的問題…等等。我會就個案的給的資訊進一步問更多問題,以釐清狀況,幫助我決定之後我要做哪些檢查。然後和個案討論他們的目標與期待。如果需要,我會向個案解釋物理治療的目的與做些什麼事。

所以在初診時有很大一部份都在「溝通/說話」以及做檢查

而問題如果問得好、問得到位,在之後的理學檢查上面其實都只是確認並釐清治療師在問診時所做的假設而已。

這在美國的物理治療環境當中相當常見(特別是提供品質較好、一對一治療的物理治療,包含所有種類的物理治療),因為治療師需要全面性了解病患的狀況、是否有需要轉介其他醫師的特殊情形,以及對治療計畫擬出藍圖,一方面也幫助個案了解整個治療方向、選擇與計畫。做出個人化的治療計畫

通常個案也能夠接受第一次治療師不會做太多處置/治療,當然,這點治療師需要先與病人說明清楚與原因。

初診是治療師與個案彼此了解、讓各自的出發點和目標透過溝通和瞭解逐漸接近的一段重要時間,也能了解個案是否有意願付出努力和期望達成的結果。

就像生意往來,如果一開始就能夠知道彼此的立場、目標與計畫,那麼在未來的合作上即使遇到困難,相對來說容易解決;不了解彼此,勉強謀和,在未來問題出現時,要繼續維持合作關係將會很困難,甚至會造成雙方都不愉快。

為什麼要問這麼多問題?

從治療師觀點:了解求診原因、病程開始與來龍去脈、是否需要轉介(治療師無法處理的問題、緊急問題)、鑑別診斷、了解個案對治療的目標、擬定個人化治療計畫。另一方面,設定界線,告知個案治療師能力上能做與不能做的事情。

從個案觀點:確認治療師了解困擾您的問題(避免理解不同,雞同鴨講)、讓治療師幫您找出可能原因,對症治療、如有其他您不知道的健康紅燈狀況,幫助您及早就醫治療、幫助治療師擬定專為您設計的計畫,達成您的目標。

透過詳細的問題,治療師能夠做出當時為病人最好的決定保護自己,也保護個案

物理治療的評估也不是一次就結束的,只是在初診之後的評估將會簡單且快速許多,隨著症狀的進步,幾乎每一次的治療一開始就是快速的評估,決定該次與後續治療該如何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依照個案的狀況與能力去做治療的調整,達到個人化療程的目的。

台灣目前現況

台灣的自費物理治療所其實也符合「一對一」的治療模式,因此照理說要實行這種仔細評估應該並不困難。

但是,(總是有但是)

就今年回台灣住了一陣子(自己當了治療師也當了個案)所觀察到的現象,自費物理治療的初診時間分配大多是20-30%評估,70-80%治療。不敢說所有治療所都如此,但是和其他治療師聊到這部分的時候,我想大部分應該是如此。我想主要的原因還是民眾期待「廢話少說,趕快幫我治療」的趨勢造成。

其實物理治療比起國術館的寶貴之處在於透過評估去做出鑑別診斷,找到問題的根源去解決,而非亂槍打鳥。我們已經知道,物理治療已經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漸行漸遠了。治療師的養成當中都有評估的訓練,而治療師們也花大錢去進修上課學習技術,但是到了臨床上之後,卻因為大環境而無法在職涯當中將「評估推理」這項技能精進,真的是非常可惜!

身體問題的造成都是經過時間累積,要解決身體的問題也需要時間與對的方向抽絲剝繭。問問題,就是一種最不費力,也最有效率的方式 。

花90%的時間找到真正的問題,10%的時間去做對的治療

比起花好幾次20%的時間找問題,治療師沒治療到對的點也累得半死,哪一種方式能夠幫助個案更快達成目標呢?哪一種方式比較不會讓雙方都覺得氣餒呢?

當然,個案本身也必須要有好的配合度,如果一直因為初診時治療師「問太多問題,都沒有治療我」而不斷更換新的治療師,那永遠都只能從頭開始。

希望民眾遇到會詳細問問題(但不是亂問)的治療師時,能好好珍惜。因為要開始動手按摩痛的區域很簡單(國術館和按摩店就能滿足您的心願),但是要真正解決疼痛源頭卻不容易!

給治療師幾次機會,雙方合作相信能夠帶來好的成果!(台灣的治療師其實都瘋狂地好學,不用擔心技術不到位。)

(以上討論不包括很多人常去的健保物理治療,健保物理治療就是熱敷、機器、拉筋(拉脖子拉腰拉手拉腳)、冰敷,請不要有更多的期待。)

對台灣的現況如果有治療師或民眾想跳出來說話的,歡迎在底下留言或用聯絡表單和我聯絡!

❤︎你的分享是讓我們成長的原動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